随着阅历的增长,经历的事接触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多。有时候静下来,哪怕是片刻,脑子里不外乎也就是人和事。如此一来,多少都会有对各种人有一些比较和思考。
有时候脑子里会像播放幻灯片一样,一张一张的面孔在脑子里划过。同事、老板、亲人、合伙人、合作伙伴、同学等等,但是一张面孔连系到另外几张面孔,像神经网络一般发散加速播放的时候,总是惊恐的强制暂停。形形色色的人,与之发生大大小小的事,如果真要连系起来,确实感觉有些疲劳和恐惧。正如微信的备注一样,起初是交集不多的人加了好友,既然加了微信,那就略带神经质的确认一下姓名,然后备注上,这样的通讯录看上去就比较舒服了。但是随着好友的增长速度大幅提升,连确认一下姓名的预期都没有,也就懒得再去备注真名了,往往只是在奇形怪状的昵称前做一些标记也就罢了,所以打开通讯录的时候面部表情往往会有点僵硬。
当下社会,人们喜欢以拓展人脉为生存要素之一,以认识牛人为炫耀资本。互联网的渗透正好加速了这样的诉求,名利场上稍微带点边的说过几句话了,打个招呼了最起码得加个微信吧。交集小的交集大的一个个体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当面嘘寒问暖,朋友圈里却冷热不一,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到底是真是假。起初还会偷窥一下朋友圈,看看对方是否把之间删除了,现在早已无所谓,甚至都打算“退圈保平安”了。
曾经看到过一个版本的星座说,说是天秤座对于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处理起来是冰火两重天,对于喜欢的人总是乐呵乐呵,对于不喜欢的人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异教徒认为,这绝对是真理。只是有些时候并没法任由自己的性子,或许跟责任有关。如果真能任性的,其实更加希望可以少接触一些人,少认识一些人,别主动找上来,异教徒也不会主动找上去。有限的时间里,有限的认知里,几个人就足够了,当然这确实是不太可能。
如果说不期望认识更多的人是因为真假难辨疲于应对的话,那么“好坏”的分辨就是更难了。有些时候所谓的“好坏”绝大部分是第一印象,第一眼看上去不太合自己的胃口,ok!直接选择性忽略。往往在没有利害关系的前提下,这样的定论倒也无妨,至少清静的感官体验一定强于喧嚣嘈杂。但是偏偏有利害关系的话,上来就是一个“no”的标签,确实就有些尴尬了。因为往后的交集会带着抵触心理接触,不仅有违意愿,也达到不了目标。
但是,所谓的“坏”就真的是“坏”了吗?所谓的“好”又真的是“好”了吗?
显然不是!
即使是恶贯满盈的罪犯也有对家人柔软的一面,即使是口碑颇好的善人保不齐也会职场上突发冷箭。或许还真就有且只有因为“利益”了,让所谓的“好坏”确实真假难辨,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自然而然也是一个变量了,所谓的“好坏”无非就是因为场景不同而与之对应的变量了。
是啊,原本腹稿里是想要表达,好歹家人之间的亲情,恋人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之少相对要质朴一些,没有污染一些吧。但是,事实上也并不尽然。这些年,让人三观不断刷新的事件不仅仅只出现在电视解决纠纷的节目里,其实身边也常有发生。但是也确实不能忽略身边也有质朴的情感,真诚的热爱,纯粹的喜欢,浓烈的爱情,这些在异教徒看来是存在的,但是确实不多。需要仔细寻觅发现,依旧能够找到。
因为相信绝大部分的人也跟异教徒一样有着对于人和人之间的判断,有些或许观点结论鲜明,有些或许还有些模糊,正因为如此,往往出于某种利益保护,把最质朴的情感给隐藏了。正如南京徐老太事件一样,路人单纯的想去搀扶,不料被老太讹了一把。似乎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不断的掩藏自己最初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吃亏。其实也和小时候被父母们教育“枪打出头鸟”是一样的,越是出头越容易吃亏,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傻很天真,也同样越容易吃亏。所以,所谓社会复杂,在这一刻似乎可以总结出来了!人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往往是出于利益保护,流于表面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到真正触及利益环节了,所有的印象都有可能颠覆。
而异教徒不喜欢虚情假意,也确实能理解这也是一种生存手段,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毕竟越是功利社会,越是没有人愿意“吃亏”。但是,纵然全世界都将自己的情感掩藏的很深,也依旧坚信人和人之间依旧有最质朴的情感。
因为所有的质朴,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