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果从整个观影过程上来说,这是一本很有意思且“峰回路转”,甚至颇具纪念价值的电影!

从第一天电影看了一半,电影院居然神一般的停电了,直到第二天再看;从电影开头略显浮夸肤浅,到看完后的思绪万千;从第一次看,剧情压得人略显沉闷,到第二次看,电影院里居然有人大声抱怨这是什么电影?!从开始认为剧情不过是帅哥主演加视觉华丽,带点剧情的爱情电影,到最后了解原来剧本是旷世巨作!

对比是明显的,比较之前的几部商业电影,G小姐看完之后是没有然后的,而这本电影的反馈是强烈且鲜明!甚至还因此有些激动!其实异教徒亦是如此,只是一下未能梳理明白,或者还在回味,未能表达出来~

大致翻阅了一下豆瓣的影评,着实有好多人给了一阵见血的评论。但是异教徒明白,人和电影其实是一样的。也有人说,人一辈子就是一本书,只不过有的书是当代标准的“流水账”,而有的书是当代标准的“成功学”。而电影毕竟是举世瞩目的,这样的品牌背书摆在那里,人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去挖掘一些东西,就像挖掘马云先生的励志故事也是如此,这不也是一种变相的势利么?“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故事,至少异教徒不会因为它是本电影或者剧本很牛逼就会跟风一般的去评论他,挖掘它!所以异教徒此刻写的不会是分析电影,只能说是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行为异教徒只做过一次,那是在《迟到的间隔年》。再者,或许看完电影,再回到豆瓣去寻找一些线索答案也是这般道理吧~

而对于电影的评论或者评价,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这样有品牌背书的事物,来验证自己的某些观点或者寻找自己共鸣的点来做自我安慰。从一本旷世巨作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中,找到一些与每一位观众自身有感触的东西自然是轻而易举的,这种感触或许是正面的,或许是负面的。相信更多的人,应该是正面的感触,而负面的感触会让人自我保护,或者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也不外乎如此而已。终归这也正如G小姐说的,什么样的人想到什么样的事情~那么至于评论的东西,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人不同,评论也无从谈起了,只能看更多的人注重哪些观点,充其量属于统计学的范畴罢了。

言归正传!异教徒还是打算用理性带着个人主观的态度来发表一下这部电影后的感想!

这部3D电影在视觉和场面上着实是拉风的!普拉达的华服,蒂凡尼的珠宝,还有牛逼的艺术监制,据说是符合原著描述的画面的。当然,无从考证。

倒是有意思的是电影的声效!从豆瓣评论来看,着实是有些意思!电影本身的几首插曲很符合场景,也确实好听!但是有知识面蛮广或者功课做的比较好的观众,提出电影音乐风格的诡异或者音乐是这部电影的诟病。而更多的人并不会去关注这些,即使关注到这点的人,做出的评价也会随着电影的评论的舆论方向而变化。正如评论的焦点更多的在是否忠于原创上,那么电影是好是坏,或者曲风是否合适,或者Hip-Pop是否符合出现在电影剧情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还褒奖音乐总监Jay-z的Hip-Pop是符合导演的风格了~

至于电影的剧情,这个自然是重点了~

一尘不染的梦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只要明天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可以触碰得到彼岸那盏荧荧绿光。”人有了梦想,即是如此简单纯粹。就如同电影中的绿灯,实在出现的太过去销魂!飘渺于雾气蒙蒙之中,虚幻但又是那么清晰~对于盖茨比而言,目标有且唯一,要做的事情不外乎,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在当时的美国,就是美国梦,在现在的中国,就是最近提出的中国梦!而盖茨比无非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有了物质之后再找回过去丢失的5年。以他实现财富过程中积累的自信,一直坚信可以回到过去!即使Daisy已经生有一个女儿,即使Daisy和Tom已经发生的5年纠葛。

当Nick提出质疑时,盖茨比本能般的反应,是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他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那天下午一定有过一些时刻,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梦幻,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赶不上一个人阴凄凄的心里所能集聚的情思。”盖茨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他明白Daisy是一个物质女孩,唯有物质才能满足她,但是他不断的美化她,只要Daisy的存在,让整个城堡都充满了活力!

他不愿意自己毁灭自己的梦,因为这样一来过去的5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就像是一条不归路,走上了就已经没法回头了!但是盖茨比的人物角色,被塑造的一定是一个有强大的内心,纯粹而又质朴的人!明知道已经没法回到过去,还在一味的坚持;明知道Daisy的声音里都充满金钱和物质,还是一往情深。无论是自欺欺人也好,还是自我安慰也罢。在现实中还抱着一种对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如何?又有多少人还能有这样孜孜不倦的决心和毅力?!更多的人还不是被现实所打磨?从棱角分明的岩石变成鹅卵石!

有意思的还有豆瓣里的评论李提出,盖茨比自己也没有搞清楚状况,到底要追逐什么东西芸芸,或是说盖茨比应该清楚这个就是现实芸芸,那就正如Nick提醒他一样,岂不是拿着现实的视角来审析盖茨比所有言行,那故事存在的价值何在?梦想何在?退一步说,是让梦想和现实并存?

唯美的爱情

G小姐说,这部电影里是没有爱情的~但是异教徒并不这么认为,爱情应该是有的,只是在盖茨比散发着光芒的追逐前,这种爱情过于浅薄!就像盖茨比打开收集满Daisy给她的书信,可见那种纯真的情感还是有的!只是电影本身中,两人情感的部分并没有刻意描写放大,只是轻微带过而已。甚至在卧室里,Daisy的哭泣,但是又不愿意说出这5年的痛苦,可以想象那儿是有一种隐隐的痛楚,但是又因为虚伪或不愿意坦诚,按理在比他丈夫还有钱,而且还是之前的恋人的盖茨比面前她更应该释放自己,无论比钱还是比幸福也好!盖茨比都强于丈夫Tom,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在Hotel摊牌的时候,其实选择摆在面前的,她也并没有做出决定!

其实Daisy只是一个普通的千斤小姐而已,也仅仅是仅此而已。虽然外表单纯美丽,但是习惯了物质生活,也没有主见,而爱情只是她生活里的点缀,因为她更爱自己,即使有一份情感摆在面前,但是她未必会付出!更多的是基于物质的情感,坐享其成的心态~异教徒认为她之前是爱过盖茨比的!但是和青春期的少女一样,开始的爱总归是相对纯洁的,虽然她妈妈告诉她,“这里都是有钱的年轻军官!”但是,终究事实上是未能坚持下去,融于芸芸大众的一个!其实她是不配接受盖茨比的爱和盖茨比的坚持的!在盖茨比面前,Daisy即使再光彩夺目也实在比不过盖茨比的光茫四射!而她的自私冷漠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的!

另外Daisy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内心世界只有她自己清楚。“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一个母亲竟然是如此期望她的亲身女儿的!她饱受了这5年的不幸福,唯独通过物质的享乐作为自我安慰,把安逸当作心灵鸡汤,但是又把那种面对痛楚的无奈,寄托于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像自己这样人生,因为傻瓜是不知道痛楚的。本质上无非就是感情和物质的选择中,宁愿选择当傻瓜享受物质,不用追求情感,也就不会在抉择中痛苦!这个相信也绝对是电影里的一个亮点!

但是回到盖茨比这边,以一个可以迅速积累财富的角色,绝对不可能洞察不到Daisy是一个怎么样的女人,但是他依旧如梦似幻的在追逐。对于他而言,Daisy只要微微一笑或者一个媚眼,就有了幻想的素材,如同羽毛般的加以修饰,只是在享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欣慰。这个正是异教徒理解唯美。

一个男人,因为当初的印象深深的植入脑海,一路披荆斩棘!即使到后来发现爱着的是一个庸俗,而且还不会为他付出的女人,但是任然可以继续一往情深!在追逐的过程中享受点点滴滴,在曼妙的幻想世界里死得其所,怎么就不能是Happy Ending?就像海明威描述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和他妻子一般,正因为没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文学作品,在一起之后,作者就不会有好的作品一样,因为作者妻子会害了他!

盖茨比是伟大的!毋庸置疑的伟大!虽然异教徒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剧情如此描绘的人物,还不伟大,那何来的“The Great”?相信作者也是这么欣赏着这种凄美的爱情~

令人厌恶的自私与冷漠

从Nick的角度,以旁白或者路人的身份来记叙整个故事,那么基本上,他的每一句台词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声音了。这点也是G小姐反映最强烈的地方!人与人之间都是冷漠和自私。就像我推荐她看鲁迅的书一样,冷漠和自私,在有的国家,可能是阶段性的时代产物,在有的国家可能就是民族劣根性了!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存在这个世上的人来说,也是不折不扣的现实!

表面上的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其实异教徒相信大家都不喜欢!因为每个人都要刻意伪装自己,戴上面具。或许戴上一副面具还算好,但是在社会中生存,可能还得带戴上多副面具,不同切换。已经入世的人,会说这是现实生活;入世后获得认可的人,会说这是一种能力;看透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的人,会说这不适合我;看透这个但是有能力的人,会说“I have to go!”,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自私的人能说出自私的理由,无私的人能说出无私的原因,冷漠也好,热情也罢都是一个道理!换言之,也正是这些元素,组成了我们绚丽的世界,而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版本!

只是异教徒说这些话似乎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但是想改变,又从何做起呢?想逃避,又逃往何方呢?结果终究还不是拿着做好自己,来当作自我安慰!但是又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来欣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呢?也正因为有自私和冷漠,才会凸显无私和热情,那样的情感不是更可贵?

写在最后

依然很享受的喝着茶,码着字~这是一部好电影!差不多写完,再回过头去看,异教徒认为可能不少看过的人,不见得能看明白电影想表达什么!但是心思细腻的人,一定会为之雀跃!因为电影反映的人还有事,其实都是异常写实的!

但凡静下来,细心思考,想必都会有所感悟和收获!剧本的灵感来源本身就来自生活,而电影也仅仅只是生活的影子而已。

但是思考完这本电影,是怎么样的滋味,也许只有当事人最明白了。

 

 

关于《迟到的间隔年》,关于梦想,关于我

2012-3-8 21:54

偶然的發現了這本書《遲到的間隔年》,這本被天涯、磨坊和豆瓣追捧的“流水帳”,期間又仔細查了一下背景,這本書的影響力顯然不遜于任何一本當代年輕人追捧的打著文學旗號的垃圾。原本僅僅只是因為嚮往旅行而去關注,不料被縮減版的電子書給深深的吸引了,以至於這段時間每天抱著紙質的在低頭猛啃~上班休息時間,家裡,睡覺前。這本書作為我第一本旅行相關的書,雖然早料到它會解釋我畢業回杭后內心的悸動,但是最終發現我的收穫不止於此。

關於《遲到的間隔年》

之所以稱之為流水帳,是因為它用記敘的形式記錄作者從旅行的開始到結尾,並沒有太多的文學元素,相反用樸實的語言加以對每次經歷的點點滴滴,和對目的地好奇和新鮮感,讓人津津有味~該作者也是故事的主角,畢業不久初入社會,但是心中仍然對自己的夢想戀戀不忘,可能生活在廣州的緣故吧,他接觸到很多西人,思想也相對西化些,於是向家人提出了辭職旅行3個月的訴求,必然是幾經坎坷,最後終於出行。從澳門到泰國、越南、老撾、印度、巴基斯坦、新疆、西藏、尼泊爾歷經一年多,體驗生活到走馬觀花各種形式,完成了他自己的間隔年,途中還遇到了他現在的妻子。其實作為旅遊讀物而言,這算不上是一本好書!
起初我想《遲到的間隔年》第一個應該寫給喜愛旅行的人。在中國是沒有“間隔年”的概念的,而這本書可以讓喜愛旅行的人找到出行的理由了,但是深層的去理解作者的初衷,他是用旅行的方式去實現夢想,去看看這個世界,去尋找一些什麽從而來擺脫現狀的迷茫。當然他的計劃里有去做義工,來體驗人性的關愛,這個我認為高度是比較高的了~甚至他在印度的非政府慈善機構里認識了好多人專注于義工,以我的見地,確實比較難以理解,可能我已經被社會部份同化了。
雖然他自己的卻是懷疑這趟旅行的意義! 最後也坦誠,他并沒有找到什麽,這個早在他路上碰到了一個旅行15年的日本女人就告訴他了。但是我想作者并不會因為旅行無果而認為他的夢想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夢想根本是不能和收穫等價的!
所以,這本書第二個要寫給的是那些還有夢想的人!

關於夢想

這本書在豆瓣的書評有9000余篇之多,而非評論。我抽空會去看看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從而來尋找更多的精神共鳴。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還是夢想,還是這個我可以拿來吐槽99%的人的詞!
不料也算蹊蹺~我有個同事,確切的說是下屬。每當中午休息時間我在看的時候,總是會說這是一本沒有營養的書云云,開始我也會和他爭執說這個是每個人的夢想和價值觀不同!但是幾經他的碎碎念,今天我以工作的名義把他叫出來,好好的跟他討論了一下夢想和現實、價值觀的問題。這個29歲的舟山胖紙,他平時以文藝自居,當然重新開始看書也是因為他的影響。經過激烈的爭論,還有他遞上了3根煙,最終他確實不得不承認,這個是當今社會的無奈!
夢想!其實在我幾年前的日誌里早就寫了,當我們還單純的時候,夢想的確存在,但是慢慢隨著社會意識的見長,最終還是會蕩然無存。他也說了,在美國,年輕人喜愛音樂組建了樂隊,可以開著車到處演出,及時出名了最終也未必有錢,僅僅只是因為夢想。而我說了,我們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了相當什麽?”,“科學家、發明家、工程師”等等也不少,但是外國的孩子長大了卻是“牙醫、獸醫、花匠”。這個無異於價值觀的不同,而隨著慢慢成長,我們的夢想趨向于功利化,或者直接就是拜金了。本身的夢想其實已經當然無存了,整天為房貸、車貸、工作奔波勞碌著。這點我確實從豆瓣書評中找到了太多的精神共鳴!其實這些還有想法,還記得自己夢想的人,從他們的字裡行間也確實感覺到了他們的無奈,甚至是痛苦,但是又不得不屈服于現實的社會!分享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905366/)。
和他交流的結果,我覺得最悲哀和無奈的就是,我們這一代確實太過於麻木了,雖然有很多的因素導致,例如教育環境、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讓現在的人普遍的存在共性,麻木不仁,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健全的人格!甚至我覺得思想和人格這兩個詞對他們而言也太過於生硬了,更不用說“信仰、宗教、世界觀、信念”,要是再說的遠一些一些,把中國人的奴性說出來,那我想我們這一代絕大部份的人可能會精神崩潰!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為他們的安排;社會給他們的安排;領導給他們的安排,他們或許會掙扎,但是終究還是選擇了屈服。讓他們在社會意識形態已經成型之後再來接受這些,儼然潛意識里會去排斥,因為這樣等同于否決了自己的過去!和同事交流完,走進公司大門放眼望去,將近200號人,雖然也有很多閒人談笑風生,但是從每個人的精神面貌來看,有幾個人是真正快樂的?在我看來絕大部份是拿一些精神鴉片在麻木自己而已!
而真正的快樂,和那種思想獨立,人格健全的人我見過!跟我見過的絕大部份的人確實不一樣!不!是相差太多了!

關於我

我,一個自認為多少有些閱歷的25歲小夥子吧,因為太多的偶然因素和自身喜歡思考,也許叫多想的緣故,從太多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觸中,挖掘了不少我認為是有營養有價值的東西,以至於我確實感覺出和大部份人是有差異存在的,但是我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其實這樣的感覺並不好,就好比是遊離在現實與理想的邊緣生物,缺少了一點歸屬感,也缺少了精神共鳴,也就是我的精神支柱,總會感到寂寞。
這讓我想起早些年也寫過一篇關於夢想和現實的日誌,有一個車友勸我不要多想,這樣會被社會腐化的更快!她是對的!但也是錯的!對的是在她的意思就是做自己,堅持自己,可是這樣會永遠的格格不入,堅持這樣的格格不入只能讓自己左右不是人。就好比我和父母提出我想去西藏,招來的是一頓劈裡啪啦,最後只能暫時妥協;我讓同事跟我去背包旅行吧,招來的還是各種諷刺和挖苦。(那個想和我一起去西藏的同事離職了,一想到這個就難受,連最後一個可以共鳴的人消失在身邊了)讓他們來接受和理解我的思想,確實有些難度。因為我和他們關注的東西不一樣。作者的爸爸說了,人因為窮怕了就知道現實了,但是我想說去他媽的現實!
浪子?No!旅行不會是我實現夢想的唯一方式,但是可能是一種精神慰藉的渠道,這個和《遲到的間隔年》的作者旅行的初衷是一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尋找自我,尋找真相,當然答案是次要的。還有在我看來即使在外漂泊的人也算不上浪子,畢竟他是有牽掛的,只不過是肉體和精神的短暫放逐。而我,現在也確實的意識到了,我現在僅僅只是剛剛上路。

寫在最後

我想可能是冥冥中註定吧,讓我去那個城市讀書生活。騎山地車,玩攀爬車,還有現在的戶外,其實都和我在那邊認識的人有關係,或者說是有影響,從我在那邊認識的那麼多朋友,車友,驢友身上學習和感悟了那麼多,以至於讓我現在的確是有獨立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我的日誌里就有一篇日誌,是關於玩攀爬車的人!雖然文字有些激動,但是卻字字在理!在這浮躁的社會,我不想做行尸走肉!我不想人云亦雲!我不想被社會腐化!

世界沒變,而我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