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一个可能会颠覆世界的理论

偶然发现这个基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社会学的理论,一开始仅仅只是因为好奇,但是通过各方面的了解验证以及分析,豁然有一种拍案惊奇的感觉!虽然它的初衷仅仅只是来尝试总结人们舆论传播的现象,但是事实上这个理论能解释的不止这些!因为异教徒发现,这个可能是一个可以尝试归类和总结个人的思想、心理、舆论,社会的公共行为、学术、政治等事物的基础理论。

同时也发现,这个是有可能会颠覆诸多人价值观的一个基础理论。之所以会用“颠覆”来形容,因为总有人觉得自己是有个性的,思想是独立的,各种言语和行为是其自身思考后的结果,但事实上言语和行为的结果是可以预判的,并不是独立思考后的偶然性结果;也有人不喜欢自己所说所做的事情被人拔得赤裸裸,体无完肤,但事实上这个理论确实可以总结人们的行为是具备趋同性的;自然也有人讨厌用理论来解释人们的言语、行为和思想,但是这样的总结和结论确实存在。也有可能还有除这三个其他的原因,但是终究都会导致一种心理错差,且不排除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沉默的螺旋的定义 

这个理论就是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它是应用在形容公共舆论的一种特征,即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这个是形容公共舆论的现象。

沉默的螺旋的理论观点

之所有这样现象,螺旋理论认为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的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根据理论观点,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的“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意见环境”的形成来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而后者的作用更强大。这个是“沉默的螺旋”的理论观点。

同时有一些著名的言论也侧面证明了“沉默的螺旋”的存在,最典型的为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的“谎话说一千遍便是真理”。当人们被动接受一个讯息的时候,起先可能会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但是在持续的“意见环境”影响下,但是“意见环境”并非代表真正所有人的言论,但再这样的前提下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刺激影响下,可能导致的最终结果并不是理性,且不被科学解释的。

当然就如该理论被全世界诸多社科类专家教授批评的一样,“沉默的理论”是基于人性害怕孤独的社会心理,通过舆论的传播和影响,导致人们的言论产生趋同性。但是也不排除经过人们的“利益权衡”,并未作出趋同性的言论,也就不存在螺旋型的扩散和后续传播。

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相关的大可以查阅维基百科、MBA智库或者“中国知网”,但是在异教徒看来这个理论最大的价值已经逐渐浮出水面,因为它基于社会心理学却仅仅只是解释了舆论的传播现象,但尝试更深的挖掘,异教徒认为它还能解释人们的行为,舆论本身也是公共行为的一种。同时这个理论在解释舆论传播现象的时候,虽然基于社会心理的假设是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但是能解释会舆论和公共行为,这也大大提升了理论价值。

沉默的螺旋与公共行为

“沉默的螺旋”在社会心理学角度上认为,当人们作为个体的时候因为害怕得到不支持,为了避免陷入孤立于是往往不敢第一个提出公开意见。也正因此如此,一旦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提出意见后,绝大部分的人选择跟从或者沉默,让后来者误以为已经形成“公共舆论”,即使有其他意见或者想法也选择了沉默,所以舆论是具备趋同性的,同理公共行为也是如此。这个经过吾朝上下5000的文化沉淀的包装,已经被包装成较为脍炙人口的说法,例如“随大流”或者“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等。基于此也不难解释“中国式过马路”;也可以想明白为什么当年日本核泄漏的时候,竟然中国会闹盐荒;非典爆发了会闹“板蓝根”荒,还有太多大规模的匪夷所思的公共行为。

就拿鱼胸吐槽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来细说,整个人们的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其实和“沉默的螺旋”如初一则!当一堆人站在斑马线上面对万恶的红灯时,第一个人自告奋勇打头阵,ta是无辜的,不是纯粹的没素质,就是真心是不要命也要过马路,自然是有比等待红灯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是第二个人在欲过红灯,且具备些许制度观念的前提下,可能会存在小规模的心理斗争,一旦闯红灯的欲望胜出,做出闯红灯的架势之后,第三个第四个人同理保持跟进,那么第五个第六个人已经可以肆无忌惮的从众了,反正有人走在前面!此刻第二个人看到已有不少人选择跟随,必然会当作刚才经过心理斗争做出的决定的支持,那种欣慰和自豪感必定油然而生,走起路来势必雄赳赳气昂昂。当然亮点永远在最后,最后的一位,如果不害怕被人当作异类的眼神,不害怕被掉队的孤单,那么当可能会等绿灯亮起。但是闯红灯毕竟不会过多的涉及自身利益,况且有大部队已经在前,那么保持队形选择跟进即使是经过思想斗争,权衡之下也是最好的选择。至此,“中国式的过马路”终于成行。

再说日本地震导致国内的“盐荒”,暂且不说是否有商家在故意捏造谣言,也只要通过网络,花个5-10秒钟时间就能明确中国的食用盐并非是海盐而是矿盐。在整个哄抢过程中,百姓“以生存为目的”的社会心理作为行为动机,将部分人哄抢作为“意见环境”,误以为大家都在哄抢食盐,那么“沉默的螺旋”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即使有人不知道为什么要买盐,为了寻求心理安慰还是会习惯性的从众,而不是对这件事情本身产生质疑。这个就是“沉默的螺旋”带来的社会效应,不论是受众多有学识或者多有判断力,一旦“螺旋”成型,那么公共行为可能就是不理智以及失控的!

沉默的螺旋与个人行为 

微博上的“沉默的螺旋”

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会产生公共的“沉默的螺旋”,其实在每个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也会有“螺旋”的存在。但是个体“螺旋”的形成的原因相对公共“螺旋”要复杂的多,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害怕孤独,往往和个体所在的社会环境有关。

在微博上有一个现象颇有意思,不少粉丝数不少的大号,在每天的内容发布上无论微博的内容定位和主题定位是什么,但是在早上还有深夜,基本都推送一些“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是具有趋同性的!但是微博用户关注谁,是每个用户可以选择的,也就决定了内容取向,换言之也就是绝大部分的用户确实喜欢在上班的路上看“成功学”,临睡前看“心灵鸡汤”。

但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变化多端的,但是其中有两点必定是存在每个人内心世界的,即自我激励和自我安慰。整个微博早晚的内容具备趋同性,也就说明了人们在早上的时候需要自我激励,在临睡前需要自我安慰。而人们同时需要自我激励和自我安慰,也就不难和当前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一切以物质和金钱为第一的人文环境联系在一起。

当人们渴望所谓的“成功”,渴望金钱和物质的时候,在潜意识里才会选择更多的“成功学”用作心理暗示或者“自我激励”,当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人们需要自我安慰或者“自欺欺人”。反之,也正是因为微博早晚的固定内容,会被人们当作“意见环境”,误以为整个社会都是功利化的,到处充斥着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么会选择沉默或者被动接受,甚至主动接受。最终无论是因为功利化的目的需要“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还是“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引导人们功利化的目的,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沉默的螺旋”自然已经成型。

“自我安慰”产生的各种行为

“沉默的螺旋”的本质,是因为人们害怕孤独,导致在言论上会选择从众和趋同,在行为上亦是如此。而人们因为潜意识里害怕孤独,其中一种心理“自我安慰”或者“自我暗示”更是能将人们诸多的日常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由个体形成的“沉默的螺旋”,辐射产生的各种行为,更是将“螺旋”体现的惟妙惟肖,且花样繁多。

例如因为害怕孤独,需要自我安慰,就开始流行了各种“疾病”。“密集恐惧症”、“强迫症”,还有“吃货”等自己给自己定义的标签,这就属于自我划分人群。背后的潜意识就是缺少归属感,通过自我划定人群从而找到心理安慰,潜台词即是“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有这个病!我不是特殊群体!我也不是孤独的!”

还有一个现象也颇有意思!因为害怕孤独,人们会杜撰一些记忆来自欺欺人,以满足自身需要被认可的心理诉求。异教徒听到过不少人,每当描述他们自己的经历时总是滔滔不绝,富有太多的情感色彩,总是以为他们过去的经历很特殊,又或者自己是特别的。但是在异教徒看来,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自我安慰。当一个两个人自以为是可能存在偶然性,但实际这样的人确实不少,也是具备趋同性的!就像在微博上渴望“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一样,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认可来满足自我安慰,所以他们会夸大事实,不是在潜意识里自动生成就是刻意杜撰。不然他们得不到认可或者理解会是孤独的寂寞的!

“自我安慰”与宗教

不过在异教徒看来,可能最大的“自我安慰”并不是一些日常行为,而是“宗教”或者其他所谓的“信仰”。宗教以“信仰”的形式存在于社会,让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有所依靠和信奉,这也确实是宗教带来的社会价值。但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人们需要某种物质或者物件作为心理安慰的聚象产物,自然宗教是再典型不过的。当人们想求财时拜财神,想求子时拜观音,想求平安是拜菩萨,把希望寄托于宗教的同时,反之也形成了“自我安慰”。即使没得到财,没生儿子,一点都不太平也不会怪罪于神灵,因为也仅仅是“自我安慰”而已,并未签合同。

但是这种精神力量是恐怖的!就像已经成功入围传销组织的人发展下线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是匪夷所思的,当有人抨击他们信奉的观念观点时,他们会条件反射般的为自己的“信仰”辩护!就像异教徒问自己信佛的外婆,“为什么菩萨不会跑出来现形?”得到的回答是铿锵有力的!因为外婆不容看到自己的信仰被质疑,虽然回答是那么的匪夷所思。

写在最后

异教徒一直以社会观察爱好者的名义自居,尝试用社会心理去解释人们的行为,希望把社会上一些看似毫无规律,无毫原由的公共行为或者个体行为通过行为分析得到一些结论,并尝试归类和分解,继而更进一步的了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之前也有写过不少类似社科类的一些文章和结论多少都存在异教徒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是确实是可以解释部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如“沉默的螺旋”的理论漏洞一样,人们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无非预测和判断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存在绝对的必然联系。反之这个也体现了异教徒一直颇有兴趣观察研究的“社会”是那么地有意思。

 

真实的世界

        其实一开始并不想用记录的方式给写下来,一方面是多少总觉得有些矫情,另一方面觉得有些东西并不需要说出来!只是这阵子确实发生了不少很有意思的细节,这让异教徒似乎多多少少,貌似!可能!大概是发现了一个可以尝试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和连系的结论。而对于这个的好奇,尤其对社会观察爱好者而言,它的价值是远远高于一切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理性篇)

        每个人生于社会,融于社会,不论是其自身的社会属性还是自然属性,在整个社会经营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都有各种交集。不论是社会关系,同事、同学、父母与子女、雇主与雇员等,还有情感关系,兄弟、情人、亲人、朋友、仇人等等,也正因为先有了社会关系,逐渐的才建立各种情感连系。而社会关系是可以错综复杂的,既可以与老板产生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也可以和儿子产生父子关系,但是总归是显性的,正如谁是我们的父母,是在户口本上登记的!也绝不可能有一天,儿子变成了老子的老子!但是最耐人寻味的,异教徒倒是觉得是人与人之间隐性的情感连系!

        之所以耐人寻味,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系是必然的,而情感连系是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变化,其中社会风气与人文环境最有直接连系。当然异教徒还是保持客观,不然有可能写着写着就开始抨击社会了。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至少我从我的父母和不少长辈以及网络得知,在改革开放初期,男女恋爱是连手都不好意思牵的,会害羞!而今不少贪官尽然有数十记的情妇,社会风气显然是不同了,但同样都是男女关系,两性之间的情感连系还会一样么?在建国初期,人与人之间要单纯的多,异教徒的确相信有类似“雷锋精神”的行为存在,虽然“雷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是会发生类似最近一老汉取钱后不小心洒落,众人围抢的场面么?会发生我亲眼见到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一直躺在路中央的画面么?同样都是路人关系,但是在还未建立情感连系之前,发生的行为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而异教徒说的人文环境,这里更多的指国人的特性,诸如冷漠、猜忌、从众、内敛,喜好围观;吃亏的时候扮演的是弱者,但是得势的时候就立马180度调头,翻脸比较快等,这里大可以查阅鲁迅先生描述国人的文字。尝试总结着说,基本是社会随着发展和进步,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或者“习惯”通过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慢慢渗透到新生代后仔,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东西,这一刻!国人终于继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至少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算是得以真正意义上的保留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多少少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系,但是相对没有社会风气改变带来的影响那么大!

        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社会关系没法掐断,中国再大,也没有足够的深山老林来让国人隐居,而基于社会关系产生的各种情感连系,也是毋庸置疑的!就像人们还是会生育,还是会工作,在家是父母,在公司就是职员,过年回家了,自己也是子女,社会关系在切换,情感连系也会切换,终究也不可能把父母当作同事看,只是是职员的时候,与同事发生的社会连系,甚至是情感连系,还有在家当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连系,不论是提防、爱慕、信任、尊敬、猜忌、仇恨等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与人之间其实都有情感连系!(矫情篇)

        正巧恰逢过年,所在公司的各位同事陆续回家, 看着日渐冷清的办公室不免让异教徒开始思考。虽然它仅仅只是职场而已,但是它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兄弟情谊,当然也有虚情假意和勾心斗角。这些都是切实存在的,而且是那么的真实!

       当那个好玩的同事,拖着拉杆箱离去的身影,也知道他年后就将离职。想起与他一起和同事们太多的欢声笑语,让枯燥乏味的工作变的妙趣横生,多少总有些舍不得他的离去,还有那种无奈!这个是真实存在的!

        当自己部门里的兄弟也选择离开,想起与他一起奋斗过的大半年里,一起讨论研究,一起玩乐,让部门不再是仅仅只是一个社会组织,而是一帮一起奋斗,浴血拼搏的兄弟在干一番事业!这种惋惜,也是真实存在的!

        当一同事生日办酒席,只要邀请了公司里2个人,一个是之前就已经认识很多年的老同事,还有一个就是我。“你是在我杭州交的朋友!”这种情谊也是真实存在的!

       当我仅仅只是把车借给同事用了一下,他下班前便默默的把我叫到角落塞给我一包香烟。几番推脱还是硬塞到我手里,这种意外和暖暖的感觉,它还是真实存在的!

       当异教徒之前一直主观地认为在当前社会,陌生人之间那种纯真的关系已经很少的时候,但是现在确实意识到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在异教徒初入社会的时候,好多职场老手都提醒我要和同事保持距离,显然又错了!即使社会环境有多功利,人与人之间有多防备,互相猜忌,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确确实实就那么存在着的,而且就在我身边! 我很庆幸,因为这些就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因为它没有半点污染,或者与利益扯上关系!同时,这点也让一些社会资历不少的同事都有同样的看法!
       
        无独有偶,当晚放假回家的时候,一对年纪在45岁上下的夫妇,车子开到我边上,拉下车窗。异教徒还以为发生什么了,也拉下车窗,他们摆着不算太好看,很明显有点不自然的笑脸,说是让我给他们插一下队。原来,我所在的车道是最靠左直行车到的,而且已经到实线部分了,但是在我左边左转的车道还很空,完全可以硬插进来,我也是懒的贴着前车不让插队的~但是一对都能当我爹妈的夫妇,说着好话陪着笑脸,谁又会差那么几秒钟,一个车身的距离呢?只是!换做其他人呢,至少也就在那天,我算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和我想表达的东西连系在一起,就太有意思了!

        不仅于此,前天大年初一,异教徒居然收到了一位警察叔叔手打的,而且肯定不是盗版的祝福短信!竟然向我道歉,因为之前有一个脑残人士刮擦了我的车,然后交警都做好处理赔偿300元,那人居然想赖账,也正是这位警察,尽然几次电话我,确认我是否收到钱,相信他也帮我催讨多次了。只是奇葩的是,脑残人士还少给一百,警察还是一如既往的帮我追讨确认,后来想想如果因为这点钱,还这么麻烦,不知道到底是肇事者脑残,还是我脑残,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隔了几个月居然收到这条短信,不仅是祝福,还向我抱歉没能把这种事情给处理好!那么,那么异教徒确实很惊喜!

        是的!异教徒确实很惊喜!就连这位警官,连面都没有见过,仅仅只是通过电话,他是行政执法机关,我是普通受害者的社会关系,未见过面,他尽然向我道歉了!倒是那对夫妇,好歹还算见过一面!可见就算是陌生人,其实也是存在一定的情感连系的!只是这种连系有时候是微乎其微的,有时候是可见的!就像慈善捐款,或者器官移植等等,人们如果仅仅是帮助认识的人,那就不存在慈善事业了,正是因为对陌生人,存在些许的怜悯和同情,只是有了想帮帮别人的念头,才会有类似狮子会和红十字会、天使之家等机构,当然更多的事社会援助。不论有钱没钱,有权没权,当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偶然的环境和外部条件刺激下,的确实有可能让人内心中,对陌生人的情感连系,或许是同情,或者是一种责任等给无限放大,进而触发各种行为!就如那个警官,他完全可以不那么做,因为涉及追讨钱的是法院司法部门的事情,也没必要帮我打电话追讨,至少打我电话是不少个了!
       
        之所以很惊喜!因为在貌似节奏很快的社会氛围中,就算是认识的亲朋好友的联系都越来越少,但其实这种情感连系确实还是存在的!它并没有因为社会改变而改变,只是情感连系可能会更多样化了,毕竟人心确实是越来越复杂,导致内心纯粹的那一部分可能会被当前社会的主流风气“功利”等所影响,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冷漠、猜忌、算计等等,但是至少情感连系还是存在的!可以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如今不少女性的要求未来配偶有车有房有存款,但至少女性还是向往找男性做配偶的!她们额外的要求仅仅也只是随着社会风气改变而改变,甚至并不是女性主观的想法,仅仅只是社会风气影响导致习惯性的从众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就是“傻”?(无奈篇)

        用这个来做副标题,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蛮无奈的心态,虽然确实发现,人和人之间还是有情感连系,但是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情感连系,不论是隐性的陌生人也好还是亲兄弟之间也罢,相对来说都已经不再那么的纯粹了!人们不再单纯了,甚至确实有一种感觉,“真”就是“傻”的味道!

        为什么用“真”字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系,其实也是有故事的。在今天算来应该是2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在一家蛮大型的网络公司负责一个项目孵化基地,里面有不少小型的互联网项目,算是下面有将近40多号人,不过总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不久就跳槽了。但没多久,有一当时的同事来加我QQ,跟我聊很多东西,也向我吐槽当时公司内部各种勾心斗角,而他们形容异教徒的就是一个字“真”。

        当时听了蛮感动的,不过现在想想,确实也不难理解。就连在职场,一个简单的行为或者动作,很有可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或者是带着目的的。有些面和心不和或者两眼泪汪汪,背后一枪;要么笑里藏刀的事情确实太多~就算是指导工作,也有可能被当作在做秀,就算是开会通报,也有可能被当作穿小鞋。那种明争暗斗,嵌套着利益的行为确实是每天反复的发生在绝大部分的人际关系中,这个绝大部分甚至可以是99.9%!人们看的多了,即使再单纯的行为动作或者言论,都会被想的复杂,于是相互影响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小社会诸如职场、寝室,大到官场、生意场乃至整个社会,就连国家发言人发言,就算是几个字的一句话,都会被温州人反复揣摩!说白了就是因为利益驱使,防备作为基础,各种猜忌做研究,一找准机会就下手的架势!

        这个相对还算是熟人之间的,至于那些黑心的商贩,花心思研究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注水牛肉、铅块鱼还有太多都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这些商贩把陌生人几乎都不当作人看,完全把对陌生人之间的情感连系忽略了一塌糊涂,更不用说什么社会责任,反正开火锅店的自己是不吃火锅的!卤味店的自己也是不吃的!卖肉的基本都吃素的!不过就连火车站的标语都写道,不要问陌生人买票!爸妈教育小孩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新闻解说栏目里不要相信陌生人说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陌生人还能当作人么?

        当然这些并不是全部,不然吾朝已经颠覆了。最近听说美国引进吾朝的宫廷剧,这里异教徒就觉得蛮有意思了。一方面,宫廷后宫剧能在吾朝盛行,换言之这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已经被世人所接受,并且是喜闻乐见的了!一个当代的电视剧可以引起如此之大的伪文化潮流,其实也足以说明反应的就是当代社会的风气。另一方面,美国人们看宫廷剧,虽然不用像美剧一样每个星期等着出新的,但是这样的文化作品,美国人看完了之后会是怎么样?

        但是回过头,“真”就是“傻”?当“天真”和“单纯”如今已经带上贬义或者挖苦的味道之后,那么“真”就是“傻”还真不排除确实存在!或许有些人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因为要小心为人处世,各种提防;或许有些人不屑于思考这种问题,因为没有“真”或者“假”的概念,仅仅只是很“纯粹”。前者以当前的社会普世价值观可以用所谓的“成熟”来理解,后者自然是“傻”或者是“蠢”了。而异教徒就是后者,在无奈之余,其实连吐槽社会的底气都没有,因为整个社会都这样。 其实每个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系,不论是“纯真”的还是“虚假”的,都有一杆自己的度量衡,没有诸如此类的观念,或许是还不够入世,只是终究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选择“纯真”还是“虚假”其实也很难抉择,有时候是环境主动影响着,有时候是被动接受着,也有可能是吃过闷亏自然学“聪明”了~

        总归还是一个结论,如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系确实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每个人的社会连系和情感连系虽然存在的,但是情感连系在当今确实较改革开放甚至更久以前已经变化太多太多,且具备共性,即趋向于功利性。不论是喜闻乐见也好,还是无奈也罢,这个也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往简单纯粹的人际关系!(个人篇)

        而异教徒因为向往这种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关系,也一如既往的在自己的团队中影响着倡导者,庆幸的是自认做的还不错!一方面整个公司的职场氛围比较纯,另一方面自己部门的兄弟确实走的很近,就像自己兄弟一样,每晚大家还能在地下QQ群里聊聊天,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当然这个只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

        相信应该和本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接触的人,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异教徒接触到的人或者事情确实要来的单纯和简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系相对来说要纯洁,没有涉及到利益,那么笑是可以真的笑了,哭也可以真的哭。不高兴了就是不高兴了,high了就是high了。也确实不屑,那种虚伪的,客套的人际关系或者情感连系,这个就是是异教徒真实的存在。

        至于异教徒的行为,到现在算是26周岁了,那么多年来被别人影响着,也影响着别人,但是细细回想一下,确实还是非常感激我认识的那么多真朋友和真兄弟!虽然也不见得,上手就是要借钱,要么就是找帮忙的!不过确实有很多人以此作为衡量情感真实与否的标准。但是我认识的这些人,确实相对还是比较真实的,不来虚情假意这套。同时,异教徒也确实影响了很多人,这点我一直也很明白,不少真心交过的朋友,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他们都记得我,这点异教徒可以拿来傲视太多的人了。很感谢古人,可以用“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话来总结人群的自我划分,那是因为对于比较“真”的言语或者行为,或者情感,可能会造成其他类型的人不适应,因为他们已经虚情假意习惯了~像异教徒这类人的出现,会导致他们鉴定能力和识别能力混乱。这样的情况本人也碰到不少,甚至有直接私下提醒我要成熟,当然是好意!只是我总觉得这个“成熟”好像并不是成熟,而是“世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个人,看似简单的工作,回家,休息时间和朋友或者同事一起娱乐,或是外出旅游,或者读书深造,或者还在备战高考,甚至菜场买菜做饭,挤公车,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连系,不论是是相距在哪里,或者相隔多远,总归都是人组成了我们的社会。有了关系,就会存在一定的情感连系,或者是隐性的或者是显性的。无论如何,这样的连系是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这些所有的才是我们真实的,赖以生存的世界。

        只是,单纯不在,简单不在,多少总有点惋惜和无奈。如果人与人之间再简单一点,纯粹一点那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