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自有它的价值—浅谈当代青年(犀牛篇)

       应“犀牛”的遗愿,异教徒在此特撰文一篇,悼念与“犀牛”和几个兄弟们一起战斗的峥嵘岁月!当然,“犀牛”是动物,出没于非洲大草原居多,也比较壮硕。而此“犀牛”是一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的小伙子一枚。“犀牛”只是花名而已。

        “犀牛”是与本人同时入职的,他和他的2个同学屁颠屁颠的加入公司后,没几天就划入我的部门下,从那以后经历半年左右的共同职场生涯。坦白说,异教徒算不上喜欢在工作需要发力的时候,身边的同事给予不了任何帮助;因为年龄差异,也很难存在较多的共同语言;同时还要花时间去培养,何况培养实习生不排除可能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是工作归工作,无论如何还是得继续。当然这个也仅仅只是前话了。

        回过头来,如今这几个实习生都已经离职了,但是从他们三个人半年来的接触,恰好发现他们属于当代三个比较典型的青年代表,作为社会观察的爱好者而言,观察研究起来也颇有意思~这个也是除工作之外的另一个乐趣!

       之前总是从各种媒体听到看到当今的“90后”有多疯狂,有多混沌,甚至“90后”这个词也被赋予了感情色彩,多少总带着一点鄙视的味道!但是从实际接触发现倒也并非如此,甚至比想象中所谓的“90后”要出色!当然有些通病,或多或少确实存在,也的确存在一定普遍性。诸如毕业后因为缺少个人规划产生的迷茫;意识薄弱,容易被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同时,一部分不得不说是社会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吾朝的特色教育问题,另外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异教徒也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况且这些问题也并非绝对的是坏事~所以在此回收“三个比较典型”的形容。

        每个人的存在,他自有存在的价值和道理。社会在变,社会风气在变,人文环境在变,教育环境在变,家庭教育在变,老师在变,同学在变!什么都在变,但是不变的是每个人从踏入社会后的第一步起,他们面对的现实生活是不变的!只是在未接触社会之前的各种环境造就了他们自身的特点!造就了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看法,所以永远不会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因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灵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当有人尝试着去评价另一个人的时候,无非是拿着普世的价值标准或者个人主观来衡量一个人!但是这个的确是不科学的,后者更甚!尝试拿着标准去评价一个人,意味着每个人的特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会被限定住!因为模板只有一个!所以任何评价“人”的文字和语言或者图像都是扯淡!都是毫无价值可言的!而读者或者听众、看客要么就是凑热闹的心态,要么就是寻找精神共鸣而已!

       对于“犀牛”,异教徒自然没什么可以评头论足的!因为本人尊重每个人自己的个性!每个人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是唯一的!

        对于“犀牛”,异教徒在这半年里从他身上也看到了明显变化!无论对他今后是好是坏,其实本人也没法下结论。但是至少在这半年里,多少有点收获,那么足矣~

因为信仰

老朋友自远方来,总免不了把酒言欢~酒逢知己千杯少,与良师益友即使是酒桌上谈的话题也可以那么的感概,那么的深刻~也正因为是忘年之交,每每从他们身上总是能感知到太多的东西,那份真正的豁达,那份对人生的淡然,那份真正意义淡定。这种真挚的友情会用任何形式存在,这才是我背后的正能力!而之所以拥有这个,皆因为信仰。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之后,不论是他还是她作为生命都有自己的自然属性,包括吃喝拉撒睡和七情六欲等等;同时生存在社会中,也注定其社会属性,创造社会财富,担当社会责任,组建家庭等等。还有诸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每个人都因为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和性格、机遇等,最终每个人伴随着各种偶然性和必然性都会找到自己的社会属性。牛顿1687年总结了万有引力而不是开了家酒馆;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了电灯而不是在2012年;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在1886年发明了汽车,显然不是异教徒发明的~因此,社会在慢慢的因为人的缘故在进步在发展,但是这些东西都是聚象的,因为看得见摸得着。而另一种东西却是抽象的,那就是信仰。它是社会文明的另一种发展形式,或者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准绳。

狭义的理解可以对某件事物的一种崇拜和遵从,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图腾,也可以广义的理解成人生观、价值观,或者明星等等。因为信仰产生的行为也是多样化的。例如现在还有国家是有生殖器崇拜的仪式;在中国,文革大清洗后就没有典型的“信仰”;美国很多总统竞选人都要拿着宗教来虏获选票;梵蒂冈代表的天主教可以操纵世界,追星族的疯狂等等。

因为信仰,人们才有道德标准。就像诸多宗教里都有涉及切勿杀生,这个也是在传达一种尊重生命的态度。因为信仰,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标准,这种潜意识里的认知产生的道德约束远比法律来的更有效,试想中国人任何人见谁就杀谁,即使法律有多严厉,那么实际作用已经荡然无存了,事实上警察也不够用。这个就是人们因为对广义信仰认知后产生的道德标准,才会约束个人行为,而不是在蛮荒时代!

因为信仰,人们才有行为标准。就像很多西方宗教的影响,很多西方人每周末不约而同的都要到教堂做礼拜,甚至还有弥撒、祈祷,当然最普遍的还有吃饭前先做祷告等等。绝对没有人用枪指着他们的脑袋,规定他们吃饭前一定要做祷告!这个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无时不刻地产生约束,只是更多的应用在行为层面。还有回族不吃猪肉也是一个道理。

在中国,异教徒认为是一个极度信仰扭曲的国家,与当前国内外主流认知,认定国人是缺少信仰的观点是相反的。但是异教徒说的是广义的“信仰”,其实国人并不缺少信仰,缺少的只是狭义的“信仰”,但是随着社会风气的传播影响,各种价值观念取代了信仰,但是这种广义的“信仰”是扭曲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所以不难解释当前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假货、假药泛滥;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神医、高人”层出不穷;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为富不仁等等社会现象。

因为国人从小接受的是“无神论”,以自我为中心,拜金主义、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是可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久而久之必然成为普世的价值观念,通过教育,人与人之间的传达,媒体渲染,人们自然就信这个!信钱,信有了钱之后可以怎么玩,怎么吃,怎么高兴!传统的宗教式信仰完全没机会被世人接受。虽然依旧不影响社会进步,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于每个人的社会属性而言,这样的价值观念一旦提升到“信仰”级别,这俨然是在现代社会的一种精神倒退,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也是莫大的讽刺!

但是“信仰”对于人与人之间而言,它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外部效应,正由异教徒因为和多年未见的朋友重新见面,酒桌上一直在谈论关于信仰的问题,豁然发现也正是因为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对某种价值观念的共同认可,但是这并不是宗教式的信仰,而是很难普世的某种认知,是与当前主流观念格格不入的!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但是在当前以拜金功利现实为主的人文环境中,这种共同的认可是毋庸置疑的难得!由此这样的友情也显得更为珍贵!而欲望是可以普世的,诸如想办法怎么赚钱,哪里比较好吃,哪里比较好玩,哪个姑娘漂亮等,但是真正更深的认知和理解终究还是少数的~而宗教式的信仰的价值虽然约束了行为和道德,但是一旦缺少更深次的认知,其实也是脆弱不堪的!历史上因为对宗教的错误理解或者利用,发生了太多战争,而这个本身就违背了宗教信仰的内涵。

事无巨细,信仰说大不大,它以各种形态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说小不小,可以因为它毁灭一个民族。但是换个角度来说,社会文明的进步,是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而信仰只是精神文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它是否被人们真正需要,相信也没有一个社会学家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再反过来说,寄托于信仰是要它发挥正能量或者来约束人们道德和行为,这个是不是同样具备功利性?又或者说宗教是政权的产物,那么这样的初衷是否又违背了宗教本身的内涵?